漯河市重点新闻外宣网站 首页 新闻中心 漯河外宣 漯河政务 本网服务   关于我们
 今天是

  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
  承办: 漯河市人民政府
        河南省商务厅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河南分会
        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
 整体工作由大会组委会负责
 时间:2004.04.14-2004.04.16
 地点:漯河市体育中心
 组委会下设五个工作组
 综合会务组: 2936383 2933358
 经贸活动组: 2936078 2932168
 文化宣传组: 2936312
 生活接待组: 2936138
 安全保卫组: 2936210
 工程建设组: 2936295

 市容市貌整治组: 2936331

 电子信箱:  zysp@371.net 
 

漯河市情简介(新)

 地理位置

     漯河市位于中原腹地,河南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3°27′—114°16′,北纬33° 24′—33°59′。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4公里,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3.5平方公里。2002年底全市总人口249万人,市区常住人口33万人。辖郾城、临颍、舞阳三县和源汇区。

    漯河市处于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总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有大小河流8条,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漯河市属于暖温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为2181小时,年降水量为786毫米。漯河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为岩盐,主要分布在舞阳县境内,面积80平方公里,总储量为40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

历史沿革

    漯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此定居生息。春秋时隶属召陵邑,隋开皇五年置郾城县后,历代因之。1948年置县级市,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省辖市,1992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省办内陆特区,1996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是全国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全省技术创新区域工程试点市和全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市。

    漯河古代文明十分发达。1987年在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骨笛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它将人类音乐文化史提前了3000多年。东汉时期的郾城人、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著作的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是研究中国文字最重要的历史文献。这里有曹丕称帝的灵坛“受禅台”遗址,有王朗撰文、梁鹄书丹、钟鳐镌刻的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三绝碑”,是研究三国文化的重要记载。这里有早于赵州桥20年的隋代石拱桥——小商桥,展示了古代人民巧夺天工的桥梁建筑艺术。

今日漯河

      漯河人民勤劳、勇敢而富有创造性。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辉煌。该市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卫生城、造林绿化最佳城市等称号。

漯河交通

    漯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京广、漯宝、漯阜、漯舞铁路在市区交汇,漯河火车站是全国一级编组站。京珠高速公路、漯界高速公路、107国道和即将建设的漯平高速公路等公路干线纵横交错,形成了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铁路、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可东到上海,西至重庆,南抵深圳,北达北京,具有联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市区与新郑国际机场有高速公路相连,相距仅100公里。

基础设施

    漯河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环境优美。1986年建省辖市以来,先后投资近20亿元,改造了铁西商住区,新建了沙北行政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贸易区和双龙文景区;新建了6座沙澧河大桥和沙河橡皮大坝;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商业、服务、娱乐、住宅和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能容纳50万人的中等城市框架。近年来,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围绕沙、澧两 河,兴建了一大批游园和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92%,人均公共绿地11.08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漯河的城市形象和品位,赢得了省内外的称赞。

国民经济

    漯河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1和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农业完成增加值44.2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0:55.4:22.6,呈现“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5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2581元,比上年增长5.0%。据有关资料显示:漯河市是“八五”期间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九五”期间,漯河市工业增长速度连续五年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全省第14位上升到第5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0元;2002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和比较,漯河市居全国第71位,在河南省内排序中,漯河市低于郑州,名列第二位,按环境和基础设施分,漯河市排名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之后,居全国第10位。

农业情况

    漯河市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漯河市为传统农业区,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棉花、烟叶、油料、生猪、肉鸡、蔬菜、水果等。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比重上升,粮经比例达到65:35。在“双汇工程”的带动下,一批养殖基地和畜产品加工基地相继建成,牧业比重逐步扩大,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龙堂、北徐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龙云无公害蔬菜获准进入北京市场。

农业情况

    漯河市为传统的农业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漯河市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效地加快了全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2001年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粮食生产在遭受大面积旱灾的情况下,全年总产量达到138.9万吨,比上年增长30.3万吨,为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主要经济作物全面增长。棉花产量3万吨,增长49.5%;油料产量5.7万吨,增长4.9%。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7:33调整为66:34。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肉类总产量21.5万吨,增长2.5%;禽蛋产量8.5万吨,增长8.7%。林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540公顷,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4.6万公顷。以农田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双汇集团被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南街集团、天翼公司等5家企业进入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强。

漯河工业

   漯河工业门类齐全,轻工业发展较快。现已初步形成大、中、小型相结合,各种所有制 成份同步发展的工业经济格局,确立以食品工业为龙头的主导产业结构,拥有食品、造纸、制革制鞋、化工、纺织、机械仪表等门类。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汇通公司、强人集团、银鸽公司、昌达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双汇”牌火腿肠、“南街村”方便面、“澳的利”牌饮料、“银鸽”牌文化纸、“强人”牌鞋靴等产品享誉国内外。

    漯河是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的城市。全市既有双汇集团等政府控股的大型骨干企业,又有外商控股甚至整体出让给外商的企业;既有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又有龙堂、北徐庄等集体经济区,还有一大批个体私营企业。在幅员不大的漯河市,有双汇、银鸽两个上市公司。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特大型食品集团,是漯河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企业,是国务院确定的520 家重点企业和国家农业部等八部委确定的151 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商誉价达54.38亿元。 2002年产值达99.6亿元。“双汇冷却肉”被确定为上海APEC会议专供生鲜值肉。南街村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崛起的中国名村。1991年率先摘取河南省村办企业“亿元村”桂冠,2002年产值达14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每年有30多万人到南街村参观,南街村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银鸽公司是国内造纸行业第一家草类制浆造纸上市企业,现年生产能力制浆8万吨,年产机制纸10.5万吨。昌达公司是漯河市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全国最大的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已成为响彻大江南北的知名品牌。民营企业汇通公司是肉食品加工、销售为主的进出口生产企业,出口香港的鲜冻猪分割肉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各类企业的快速发展,使漯河市成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百花园”。

第三产业

    漯河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漯河历史上就是我国北方较大的粮食、牲畜交易市场之一,素有“水旱码头”之称。改革开放以来,漯河商品流通业日渐繁荣,相继建成了光明路市场、中华路市场、东方大市场、温州商品城等一批大型批发市场,辐射周边20多个县市,是豫中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

社会事业

    漯河市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一手抓经济繁荣,一手抓社会事业发展。全市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优化结构,现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普通高中17所,职业高中12所,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6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高考进线率连年蝉联全省第一位。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8个,床位4428张,专业技术人员6743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漯河市杂技团表演的《三人钻桶》在法国巴黎获第11届“世界未来杂技”艺术节金奖,舞阳县农民画《东河湾、西河湾》、《左邻右舍》等7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全市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达100%。体育工作连年获“全国田径之乡”称号,拥有大型体育场1处,可承接各类体育比赛。

改革开放

   漯河改革开放比较超前。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实施“机制驱动、市场牵动、科技推动、外向带动”的“四动发展战略”,在各个领域进行大胆实验和探索。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良好反响。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外向带动”战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利用外资总额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三资”企业发展到91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22家,中外合资企业67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2家。“三资”企业产值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3。高新技术产业快速 发展。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9个,高新技术企业达19家,有33种高新技术产品通过省级验收。我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创业中心,中科大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功能日益完善,新进驻孵化企业10家。

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富有成效,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受到中组部肯定;率先在全省开展干部驻村工作,受到省委肯定和群众欢迎;漯河市被确定为全国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试点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加大,取得了新阶段性成果。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依法治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信访稳定、对“法轮功”人员的教育转化等工作,都居全国先进行列,全市社会大局稳定。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化,创办文明学校受到中宣部肯定;月评“十佳市民”活动深入开展,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群众性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50个先进城市之一;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获得可喜成果,连续两届获全省“五个一工程”组织奖。

漯河的前景更加美好

   漯河是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城市。新的世纪,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发展。漯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一个中心城市、三个基地”建设的宏伟目标,“一个中心城市”即建设具有较强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的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三个基地”即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国有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深入贯彻党的十 六大精神,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为突破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在全省前列。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000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全面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建设的各项目标。

 
 

Copyright © 2000 - 2003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漯河互联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漯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