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今年以来,377家企业入驻16个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创建重点,推动产业园区、产业链群数字化转型;131个“三个五百亿”项目竣工投产109个,其中数字化转型项目39个……
近年来,我市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性、引领性工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目前,全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30%,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超28%,分别居全省第五位、第四位。
重谋划强部署。对标全省“7+28”产业链群建设,围绕现代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市级三大产业集群,梳理培育11条市级产业链和8条县区级特色产业链,推行“一链一专班一机构”“一方案一图谱六清单”模式。出台《漯河市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市级领导逐一对接省28条产业链,确保更好融入省级链群。制订《漯河市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围绕“11+8”重点产业链,梳理细化重点任务、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立数字化转型战略领导指挥部和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机制,明确指挥部具体人员及工作职责;围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重点任务,成立由相关部门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做到上下互动、部门联动、无缝衔接、协调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数字化转型政策措施,围绕六大方面23个支持方向,全方位构建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撑体系,近3年来共争取各类试点示范项目100余个,获各级政策资金支持近亿元,带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投资超200亿元。
抓项目建园区。建立健全“四大办”统筹会商、“指挥部+工作专班”推进、视频调度、周例会协调解决问题、督查专班督导跟进的项目推进闭环机制。286个省定、市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30.6亿元;5个项目成为省“双百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47亿元;131个“三个五百亿”项目竣工投产109个。其中,数字化转型项目39个,为我市“三个一批”在全省批批领先提供有力支撑。把园区作为产业链群培育的重要载体,打造16个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创建重点,推动产业园区、产业链群数字化转型。目前,377家企业入驻园区,2023年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税金同比增长21.5%。全省首创“九条标准”建设创新型示范园区,出台奖补政策措施,将两化融合发展作为标准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园区5G技术应用全覆盖、两化融合贯标等工作。经济技术开发区卫龙三期、源汇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创新型示范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做示范强引领。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示范,以规上企业为主体,引领、带动和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大恒源成功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双汇发展等10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家,全市90%以上的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三级以上。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以液压流体产业为试点,以“制造+服务”“产品+服务”为方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巩固产业优势。去年,为三一重工、郑州煤机等十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利通液压,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亿博科技申报的项目入选2023年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平平食品等6家企业申报的项目入选省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在分级提升智能制造方面,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诊断。围绕企业“改什么、怎么改”,邀请上级部门和专家开展专项辅导,累计为300余家企业开展工业诊断、为163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一链一策”“一企一策”提出个性化顶层规划和解决方案。培育智能应用场景。围绕食品、化工等行业,以智能化改造为引领,推动“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双汇通过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运营成本降低25%,设备利用率提高15%;江山天安运用5G、物联网等技术,运营成本降低10%,单位产值能耗下降7%;河南统一等4个项目入选省优秀智能应用场景项目。打造智能制造标杆。围绕“11+8”产业链完善智能化改造项目库,以标杆示范引领智能车间、工厂创建。双汇发展、平平食品等3家企业获评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023年新增智能车间、工厂9个,目标完成率达150%、居全省第四位。以数字赋能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微康生物等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颍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太古可口可乐被评为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中大恒源被评为省级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企业。
责编:翟柯 编审:陈向党 终审:王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