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庄遗址:传承数千年的文化根脉__新闻频道——漯河网-漯河市委、市政府唯一重点新闻门户网

尼庄遗址:传承数千年的文化根脉

来源:漯河日报 时间:2023-03-06 09:03:00 点击: 今日评论:

 
 
▲尼庄遗址。
▲尼庄遗址出土的石器。
 
    ■文/图 记者 李宜书
    曾经,在颍河岸边,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恳劳作。岁月变迁,沧海桑田。数千年后,先民们的足迹被后人发现。日前,在繁城回族镇文化站原站长胡少杰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位于繁城回族镇尼庄村村南的尼庄遗址,追寻古老的文明,一窥新石器时代颍河流域的人文风貌,探寻尘封的古老记忆。
    尼庄遗址位于繁城回族镇东两公里处,路边立着文物保护标识牌。有数千年历史的尼庄遗址掩映在一片绿油油麦田之中,空气中弥散着清香,鸟儿啁啾,先民吟唱的歌谣仿佛依然在空中回响。
    “2004年,我在这里取土时,挖出了好多瓦罐、贝壳、石制工具。”尼庄村村民刘广华告诉记者,挖出这些东西后,他立即向文物保护部门报告。后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尼庄遗址,临颍县文物局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尼庄遗址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夏秋农耕时节,胡少杰都会到尼庄遗址保护区,向群众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的宣传。
    据胡少杰介绍,经相关部门考证,尼庄遗址呈正方形,占地4万平方米,高出地表3.5米,文化层2.5米,先后出土有石刀、石镰、石斧、骨针、陶豆、陶瓮等器物。根据目前出土的文物看,它应该介于龙山文化到仰韶文化之间,距今有四千年到五千年的历史。
    “像刘广华所说的贝壳,就是古人使用的钱。”胡少杰说,“和钱有关的文字,旁边都有‘贝’字旁,这说明贝类是早期的一种货币。尼庄遗址出土的贝币证明,当时的社会已从物物交换进入物币交换的阶段。”
    在尼庄村采访时,当地村民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有关尼庄遗址的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一户姓胡的人家,家里有个小女孩养了一群羊,其中有两只羊一到天黑就跑到房顶上睡觉。这个奇怪的现象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认为这两只羊是神兽,可以给国家带来祥瑞,就下旨召这个小女孩和那两只羊入宫。在进宫的路上,小女孩突发疾病,不治而亡,那两只羊被送进了皇宫,小女孩的遗体被送回了家,家人把她葬在了现在的遗址上。人们便把这座遗址称为“胡娘娘墓”。这个传说发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但人们期盼国家祥瑞安泰的心情并没有改变。传说更为尼庄遗址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历史滚滚向前,尼庄村的面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近年来,尼庄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与“五星”支部创建相结合,村庄颜值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漫步村中,整洁的道路两旁是一栋栋漂亮的楼房,精致的墙绘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孩子在健身器材旁玩耍,一些老人坐在一起聊天。“如今村里环境变好了,文明之风更浓了,下一步就是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尼庄村干部杨采玲告诉记者,现在尼庄村鼓励村民流转土地,目前已经流转将近1600亩。村里的专业合作社指导村民科学种田,加强田间管理,统一犁地播种,统一购置化肥、农药,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让村民实实在在受益。与此同时,还带动50多户农民进行连片种植、集约化管理,农忙时吸纳农村劳动力60多人,在帮助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颍河故道旁,先民们曾在此依水而居、繁衍生息。数千年后,后人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在这里辛勤耕耘,种植着一个个绿色的希望,收获着一个个甜蜜的梦想。尼庄遗址,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责编:瘦马  编审:陈向党  终审:汪中东
 
  • 秦保强在调研创文工作时强调 拉高标杆 抓细抓实 以优异成绩 引领建设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的幸福之城

  • 多向发力激发市场活力 ——我市开展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体察活动侧记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漯河 探访许慎文化园贾湖遗址

  • 打造“好人之城” 引领文明新风

  • 奋力打造创新之城

  • 1
  • 2
  • 3
  • 4
  • 5

最新 / 新闻

一周 / 新闻排行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网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