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更好地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漯河市召陵区持续推进辖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7个,鼓励规模企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成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0余个,培育调解员34人,2024年上半年,全区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达到80%以上。
夯实镇(街道)调解中心工作基础。重点在提升调解中心履职能力上下功夫,强化调解工作基础。一是将劳动争议案件调处成效纳入镇(街道)平安建设考核目标,定任务、下指标,倒逼调解中心依法开展劳动争议案件调处;二是配优调解人员,提升调解中心人员业务水平,通过上门业务指导、现场指导案件调处、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业务人员办案技能,确保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案件调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加大企业调解中心建设力度。聚焦区内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加大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力度。一是扎实开展河南省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行动,联合人社、工会、工商联等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组织台账,广泛发动辖区规模企业、小微企业、商会协会等建立调解组织。二是对辖区内近年来劳动争议纠纷较为突出的企业上门开展用工辅导,指导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在内部化解争议纠纷,具备条件后成立专业调解组织。三是紧盯区装备制造、宠物经济、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筹备建设行业调解中心。
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建设。重点从“量”上和“质”上入手,提升调解员办案质效。一是壮大调解员队伍,实现量的突破。一方面整合乡镇、街道资源,对人社业务经办人员普遍开展调解业务培训,培育选树金牌调解员。另一方面争取企业支持,鼓励企业培养内部调解员。二是提高调解员业务素质,实现质的飞跃。定期组织调解员开展业务研讨,组织调解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升调解工作质效。三是优化调解方法。推行“互联网+调解”,方便劳动者维权,通过镇(街道)调解员开展“属地调”,通过企业调解员开展“内部调”,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责编:瘦马 编审:陈向党 终审:王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