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积分兑换 | 帮助中心 漯河市民留言板 | 漯河电视台 | 漯河网文艺频道 | 漯河公众论坛 | 漯河网通讯员 | 漯河网摄影频道 | 漯河网 | 新闻 |

清明古老的节日 崭新的风尚

来源:漯河晚报 时间:2017-04-01 08:27:00 点击: 今日评论: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人们轻履薄衫,怀着敬仰与追思,踏上祭奠先人的路程。郊外嫩芽初展,春意迟迟,在这趟沐着纷纷细雨的行程中,人们把身心交给泥土与草木,用心灵与先人展开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古往今来,清明节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断丰富着民族文化的内涵。翻开中国文学艺术史,以清明为题材的名诗、名画灿若群星。在民间,清明不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指导着农耕,也作为重要节日,演变出许多习俗。时光变迁,如今的清明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许多新元素,形成与时俱进的新风尚。

  古老传说揭示节日起源

  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这一节日的起源,要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为躲避迫害流亡在外,有一天因饥饿而倒在途中。茫茫四野竟无充饥之物,随从的大臣看着命在旦夕的主公束手无策。这时,有一位名叫介子推的臣子从大腿上割下来一块肉,做成肉汤奉给了重耳。重耳喝下肉汤,慢慢恢复了精神,这时才发现自己吃下的竟是介之推的肉,他深受感动。

  后来,重耳做了国君,他一即位便封赏当年随同他流亡的功臣,却唯独忘了为他割股充饥的介子推。介子推并不是一个夸功争宠之人,他带着老母悄悄遁入绵山隐居去了。重耳得知此事后悔愧难当,他亲自带人来到绵山,希望对介子推论功封赏,可是茫茫大山,要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重耳无奈之下想出一计,他命人放火焚山,希望用大火把介子推逼出来。大火烧遍绵山,却还是不见介子推的身影。大火熄灭后,重耳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发现了烧死的介子推,怀中还抱着他的母亲。在柳树的树洞里,他发现了介子推留下的遗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看了这遗书,重耳悲痛不已,他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举国上下不准生火,只吃冷食。第二年,重耳带领文武众臣登上绵山祭奠介子推,竟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又奇迹般地复活了。重耳便将那棵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晓谕天下,将寒食节的第二天定为清明节。

  丰富习俗凸显节日魅力

  按照这个传说,清明节名字的由来应为清正开明之意。事实上,“清明”二字指的正是此时的天气物候。《淮南子·天文训》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无论哪种说法,何种寓意,清明都无愧众多节气、节日中最美的名字之一。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经历了惊蛰的蠢蠢欲动、春分的阳气聚积,至清明气温上升,雨量增多,正是一年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可见清明在农耕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清明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最早可见于唐朝,它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人们在此时的祭扫活动。那时候,每逢寒食、清明,朝廷就例行休假,各级官吏可以回乡扫墓。唐朝王冷然在《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可见其隆重程度已经超越了重阳节和年终腊祭。

  与传说颇为一致的是,清明节、寒食节自古便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历代文人的诗句中,也常将清明与寒食并提,比如韦应物“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在演变中,寒食节的冷食、蹴鞠、荡秋千等风俗也逐渐被清明节所继承,以至如今人们重视清明,而寒食则较为冷落。

  清明节的习俗非常丰富,我市民俗研究爱好者侯守功表示,我们本地的清明习俗包括祭祀、踏青、插柳、放风筝等,但最为重要的还是扫墓祭祖,因此清明节也与中元节(七月十五)、寒衣节(十月初一)并称中国三大“鬼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扫墓祭祖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因此其习俗也很有讲究。

  鲜花祭扫渐成节日风尚

  关于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侯守功也做过一些研究。他告诉记者,我们本地一直有“早清明、晚十月一”的说法,意思是清明节扫墓宜早不宜迟,原因主要是清明前、十月一后农活较为清闲,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扫墓。

  这种说法在记者的采访中也得到了印证。3月29日,记者在我市金山公墓、龙凤公墓以及卧龙公墓看到,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与记者印象中的烧纸钱、放鞭炮等扫墓场景不同,今年扫墓的市民大多捧着鲜花、盆栽,用这种文明、环保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缅怀。

  在金山公墓,市民李先生正带领家人小心地清扫着父母的墓碑。随后,他把鲜花恭敬地安放在墓碑前,他的妻子还奉上了婆婆生前最爱吃的糕点,随后一家人一起向墓碑行礼。李先生告诉记者:“每年清明前夕,我们一家五口都会来扫墓。以前少不了要烧纸,现在风尚变了,献花更文明,同样能够表达追思之情。一会我们还要一起去踏青,相信父母看到后人家庭和睦、其乐融融,会很欣慰的。”

  记者从市民政局殡管所了解到,为提倡文明扫墓的新风尚,我市各殡仪馆、墓区都开展了无烟祭扫活动,金山公墓、龙凤公墓准备了两万枝鲜花,供市民免费使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献花,植树、家庭追思会以及网上祭扫都是当下提倡的文明扫墓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同时记者从市烈士陵园获悉,陵园工作人员已经对每一位进园扫墓的市民宣讲禁止烧纸、燃放鞭炮的规定,目前效果良好。

  追思先人增添节日内涵

  让祭扫摆脱旧习,给清明赋予文明、积极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共识。一些市民更是以此为契机,通过与孩子共同扫墓,对下一代进行关于孝道、亲情的教育。

  在儒家文化中,本就有着轻鬼神、重祭祀的传统。《论语》中孔子曾说:“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一样。曾子还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就是说慎重地对待父母的后事,追思父母的恩德,就能培养出忠厚的民风。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家长也正把这种理念传递给下一代。

  市民刘先生已经连续四年带着儿子来公墓进行清明祭扫,他告诉记者:“孩子3岁那年,我父亲就过世了。他今年10岁,对爷爷没有多少记忆。我每年带他扫墓,给他讲爷爷当年养育我的辛苦,包括一些有趣的事情,给他传输家庭、孝道的观念,这比书本上学到的更有效果。”

  此外,谈及清明节的打算,一些市民表示,将带着孩子到市烈士陵园祭扫。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让孩子们了解烈士们英勇献身的精神和事迹,有助于孩子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成为一个有理想、对社会有用的人。

  清明的细雨飘洒了千年,路上的行人又何苦魂断梦牵?在这个“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时节,人们用鲜花寄托追思之情,通过文明的祭扫重温家训、家风,以家的和美、孝贤告慰先人,这才是清明应有的内涵,也已逐渐成为人们清明习俗的主旋律。
                                                                                                                           责任编辑:翟柯

  •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翁杰明莅漯调研

  • 积极争取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为“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更好平台

  •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马正跃等出席仪式

  • 强力攻坚效果显——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系列报道之三

  • 全市检察长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 1
  • 2
  • 3
  • 4
  • 5

最新 / 新闻

一周 / 新闻排行

漯河网:0395-2121631 新闻热线:0395-2121631 邮箱:luohew@126
互联网新闻中心 | 认识我们 | 广告刊例 | 诚聘英才 | 网站动态 | 导航搜索 | 网上投稿 | 举报投拆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漯河网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