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的都收完,咱们放到最后!”__新闻频道——漯河网-漯河市委、市政府唯一重点新闻门户网

“把群众的都收完,咱们放到最后!”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时间:2022-06-04 12:08:00 点击: 今日评论:

 近日,在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河南,小麦收获进度加快。对一些外出务工、无法及时返乡的农民来说,地里的麦子成了最大的牵挂。为此,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一支特殊的麦收帮扶队在烈日下开启奔忙模式。

村里成立志愿帮扶小队

“夏收保证颗粒归仓,夏种也是”

在河南漯河舞阳县田李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支部书记姜海琦在和村里的网格员统计,村里有哪些在外人员需要代收代种。“凡是因为疫情回不来的,咱尽量帮,夏收保证颗粒归仓,夏种也是。”姜海琦说道。

刘桂英老人今年77岁,儿子和儿媳在上海做环卫工作,不能按时返乡收麦。虽然只有一亩多地,对老人也是顶重要的大事。田李村党群服务中心距离刘桂英家不过500米,开完会,姜海琦去了老人家中,直奔主题,“那块地明儿收了,你去瞅瞅,俺给你收回来。”

△田李村党支部书记姜海琦到刘桂英老人家了解情况

田李村共有耕地2250亩,村里600多个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能及时赶回家的是少数。村里为此专门成立了一支志愿帮扶小队,姜海琦是队长,成员清一色都是退役军人。队员中年龄最大的李付欣已经75岁,这份志愿工作在他看来跟当兵一样,“一声号令,我们就到了

熟到低头的麦子不等人。第二天一大早,帮扶队员在村委会门口集合。8点的田埂旁,风里裹着麦香。帮扶小队身着“迷彩服”,胸带网格员服务卡,开着农用三轮车,行驶在金色的麦浪中,颇有几分浩荡的气势。刘桂英等在自家麦田边,想亲眼看着金色的麦粒悉数入袋,才算踏实。

△帮扶队协调来的收割机正在为刘桂英老人收麦

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浪间来回穿梭,不到十分钟,刘桂英老人的一亩多地已经收割完毕,饱满的麦穗顺着传送带进入脱粒箱,金灿灿的麦粒顷刻可见。

“麦跟石榴籽一样!饱!”“中!”田边不断响起老人的笑声,今年的收成她很满意。姜海琦顺势叮嘱着夏种的安排,“到时候你给我打电话,咱服务队带着车把种子化肥送过来。” 刘桂英连声答应着。 

△刘桂英老人在麦田边

收粮交粮一气呵成

“把群众的都收完,咱们放到最后”

头顶的烈日晒得帮扶队员们满脸通红,被汗浸透的迷彩服紧紧地贴在了后背。收完麦子,收拾妥当,姜海琦转身带着刘桂英老人去卖粮。距离麦田几分钟的路程就有收粮点,卸车、称重、测湿度,交粮一气呵成。

△帮扶队员为刘桂英老人收割的小麦

刘桂英收好卖粮的1635元,一遍遍道谢,“大家都辛苦了,我感动得泪都出来了。”说着,笑声里带了哽咽。 

△刘桂英老人拿到卖粮钱

粮入了袋,钱到了手,这一季的麦收才算圆满。顾不上多说,姜海琦又赶回地里继续忙活。田振山、姜德强、魏素欣,这三家的25亩小麦也得在上午全部完工。

记在本上的名单,收完一户就在名字后打个勾。中午休息时间,帮扶队正围在一起商量下午去收哪几家的麦子,姜海琦的父亲沉着脸来找儿子。姜海琦家的麦子还没有收,“今天和明天不收,再等一天,后天有雨”,这是父亲的忧虑。

“把群众的都收完,咱们放到最后,也不耽误。”姜海琦朝队员们摆摆手,人群里的说话声又慢慢大了起来。

  • 秦保强在调研创文工作时强调 拉高标杆 抓细抓实 以优异成绩 引领建设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的幸福之城

  • 多向发力激发市场活力 ——我市开展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体察活动侧记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漯河 探访许慎文化园贾湖遗址

  • 打造“好人之城” 引领文明新风

  • 奋力打造创新之城

  • 1
  • 2
  • 3
  • 4
  • 5

最新 / 新闻

一周 / 新闻排行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网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