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玉雕:五代人传承百余年__新闻频道——漯河网-漯河市委、市政府唯一重点新闻门户网

张氏玉雕:五代人传承百余年

来源:漯河日报 时间:2023-10-31 08:38:00 点击: 今日评论:

  近日,市政府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扩展项目,共35个项目上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21个、市级非遗项目111个。本版自本期起编发“关注第七批市级非遗”系列报道,向广大读者介绍这些非遗项目,探寻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路,让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近日,我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张氏玉雕”被评为市级非遗项目。自清朝末年创立品牌,100多年来,张氏家族五代人坚守匠心,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加工技艺,使张氏传统古法琢玉技艺传承至今,作品远销北京、广东等地。

  张氏玉雕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家族传承为主,至今已传承五代。第一代从业者张新志,其父亲原本从事玉饰贩卖生意,经常从苏州进货到漯河周边销售。由于社会动荡、路途遥远、通商不畅等原因,导致销售时常中断。然而,中原地区人们对玉器玉饰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张新志的父亲决定送张新志去苏州学习玉雕。三年后,张新志学成归来,创立张记玉坊。他结合中原民俗文化的特点,制作的帽饰花片以巧、精、细而闻名,深受人们喜爱。

  一代代张氏后人子承父业,把这项技艺传承下来。今年53岁的张顺利是第四代传承人,“我从小看父亲和爷爷雕刻,觉得非常神奇。”张顺利说,七八岁时,爷爷就开始教他一些基础的玉雕方法。

  1983年,13岁的张顺利正式跟爷爷和父亲学习古法玉雕技艺,开始做一些基础工作,如捣砂、开料等。做了4年后,他开始上水凳学习琢磨纹饰,同时学习绘画,临摹了大量传统民俗纹饰图案。经过8年的学习,他已全面掌握父辈的技艺。通过长期实践,张顺利逐步研制出多层镂雕、花上压花等技艺。2008年,他开始研制古代玉带饰,并成功复原出整套玉带饰。2017年,张顺利创办好古玉雕工作室,把两个儿子培养为张氏玉雕的第五代传承人。

  张氏玉雕以传统技法对玉器进行雕刻,工序繁复,分为选料、开料、出坯、绘图、打孔、镂空、雕刻、打磨和抛光九大工序,主要品类有帽饰花片、珠串、吊坠。其作品不仅在漯河周边地区深受欢迎,还远销北京、广东等地。

  “雕刻一件作品时要先‘相玉’,然后‘画玉’。从审石、设计、打胚到精雕、抛光,每道工序都需要耐心和毅力……”10月28日,在位于源汇区河上街的工作室里,张顺利一边雕刻,一边向记者介绍他的作品,“我现在正在复原明代的一套饰品,共20件。做了快一年时间,已经完成了19件。”张顺利说,玉雕的难点在于雕刻期间产生的变化,遇到玉石裂纹时要避开或者改形,这是非常考验设计者的雕刻技巧的。

  13岁学艺,21岁成为玉雕师傅——张顺利30多年如一日,在继承祖传雕刻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张氏玉雕技艺既传承了传统又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据他介绍,张氏玉雕原材料以新疆和田玉籽料为主,雕琢技法以传统古法琢玉。多层镂雕是其看家本领,以纯手工方式用搜弓子对玉器纹样进行镂空作业,层次分明、轮廓清晰。

  在张顺利看来,传承家族手艺意义重大。玉雕作品可作为配饰或摆件,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一件好的玉雕作品能成为艺术收藏品。张氏玉雕还致力修复古代玉器,再现古代玉器艺术品的风采。

  如今,张顺利的两个儿子已经基本掌握了张氏玉雕的技艺。作为“90后”“00后”,他们的加入让张氏玉雕焕发了生机。“张氏玉雕已经传承了五代人。保护和传承传统玉雕技艺是我们张氏后人的使命和对社会的责任。我会继续搞好玉雕创作,不断培育新人,让传统手工玉雕技艺焕发新的活力。”张顺利说。
责编:翟柯   编审:陈向党  终审:汪中东

  • 市第九届运动会、第七届职工运动会、 市直机关运动会暨全民健身大会隆重开幕 秦保强宣布开幕 贾宏宇李思杰王克俊等出席

  • 漯河市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召开

  • 投入资金千余万元,推广应用二十余万亩—— 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漯河模式”初步形成

  • 秦保强调研重大民生项目推进情况时强调高起点规划 高水平建设全力打造温暖可及的民心工程

  • 逐梦大湾区 沙澧向未来 ——我市在大湾区开展“双招双推”系列活动综述

  • 1
  • 2
  • 3
  • 4
  • 5

最新 / 新闻

一周 / 新闻排行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网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117号